收藏本页 | 设为主页 | 随便看看 | 手机版
32

玩具积木

积木(jimu.wanjutoy.com)通常是立方的木头或塑料固体玩具,一般在每一表面装饰着...

产品分类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唤醒分类“后进生”
新闻中心
唤醒分类“后进生”
发布时间:2021-05-31        浏览次数:102        返回列表
   对生活垃圾分类取得显著成效的上海而言,有些道路、地铁站、公交车站等公共场所至今仍在“拖后腿”,混投混放问题难杜绝。
 
  今年3月起,一项试验在徐汇、长宁、普陀、闵行等多个区悄然启动,“变身”的公共废物箱担负起促进公共场所垃圾分类实效的任务。
 
  这一社会治理领域的全新“绣花针”,能否改善公共场所这个垃圾分类的“后进生”?
 
  “扔起来没原来方便”
 
  昨天11时30分,徐家汇美罗城涌入寻觅午餐的上班族,在一楼等电梯的邵小姐发现商场里的公共废物箱好像“开了个洞”。
 
  “以前扔可回收物的口子没这么小、这么圆吧?”嘟囔着的她下意识把手里刚喝空的矿泉水瓶扔了进去,投放口勉强比水瓶“胖”了一点。
 
  13时18分,虹桥小区对面的公交车站旁,把纸巾扔进干垃圾箱的唐阿姨也注意到了隔壁可回收物箱的“异常”——原本两面通风的开放式投放口装上了挡板,只留出一个直径9厘米的“圆圈”和一根长24厘米的“直线”,就好像一个除号的上半部分。
 
  仔细一看,“圆圈”和“直线”下方各有一行小字。圆圈“吃”的是金属、塑料、玻璃瓶,直线“吃”的是干净的废纸、压扁的包装盒。
 
  “挺好玩的,就是扔起来没原来方便。”唐阿姨边说边走回公交车站。
 
  16时11分,在仲盛世界商城买了玩具的胡先生路过珠城路的一组公共废物箱,拆下来的包装盒和内部填充物想扔掉,却发现可回收物箱的投放口竟有3个。
 
  根据箱体上的标志,他最终推开了右下角的“其他可回收物”挡板。这个投放口的左侧和上方,分别是“废瓶罐”投放口和“废纸张”投放口。3个投放口呈品字形排列。
 
  废物箱改造只要百元
 
  记者走访发现,上海多个区投放了新版公共废物箱,虽然样式不尽相同,但重点都是对废物箱的可回收物投放口进行改造。
 
  在徐汇区,美罗城是最先试水新版公共废物箱的公共场所。4月3日,20组可回收物投放口大改小的公共废物箱上岗。之后,徐汇区700多组沿街公共废物箱将借鉴美罗城试点的经验,逐步完成改造。
 
  在长宁区,定西路和虹桥路的84组公共废物箱上周末率先“尝鲜”,对该区近1700组公共废物箱而言,这84个“异类”将提供宝贵的试验数据,决定它们到底怎么改进。
 
  在闵行区,莘庄地区的50组公共废物箱在4月初成为“先锋”,主要分布在大型商业综合体周边。今年上半年,闵行区3700多组公共废物箱中的10%将参照莘庄试点的经验,对投放口进行改造。
 
  记者注意到,各区在试点时,大多数公共废物箱均是在原有废物箱或库存废物箱的基础上进行改造,不是重新购买。例如,美罗城的20组新版废物箱,只是替换了可回收物箱的投放口面板,总投入不超过2000元;长宁区的新版公共废物箱,均用库存废物箱改造而成,原本开放式的投放口盖上两块带有新式投放口的面板即可,单组公共废物箱的改造成本只要100多元。
 
  用“不方便”倒逼分类
 
  “改造的目的之一是对投放者形成心理暗示。”长宁区绿化市容局环管科科长张祎旻表示,“圆圈”像瓶罐的底部,“线条”像纸张的侧面,这种样式的投放口可以引导大部分投放者将形状相似的可回收物投进去。
 
  试点时间久了,固定样式的投放口还能让投放者产生联想,玩具“圆圈”就是塑料瓶、易拉罐、玻璃瓶。这种原理类似上海给四分类的生活垃圾各匹配一种颜色,现在市民看到棕色的垃圾袋,很容易联想到湿垃圾,黑色的就是干垃圾。
 
  不少市民向记者反映,新式投放口感觉扔起来没以前方便,这其实是管理者“故意为之”,目的就是用“不方便”来倒逼公众养成分类习惯。玩具在这一点上,上海“十三五”期间推进的公共废物箱减量、公共废物箱倡导只设置干垃圾箱和可回收物箱,以及小区的“撤桶并点”“定时定点”,有异曲同工之妙。
 
  最新数据显示,徐汇区沿街的公共废物箱从最多时的3000多个减少到了700多个,长宁区的公共废物箱减了至少四成,闵行区减了约30%。